|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成果 >> 正文 |
|
高效生态经济林结构组合与可持续经营技术试验示范 |
|
|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8/31 阅读:5759次 【字体:大 中 小】 |
|
080368 地域分类:湖北 学科分类:220.45;经济林学 项目名称:高效生态经济林结构组合与可持续经营技术试验示范 完成人:陈春芳;史玉虎;周席华;程军勇;陈慧玲;潘磊;郑京津;杜业云;刘晓云;汪元明;郑孝严;宋文梅 完成单位: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省秭归县林业局;湖北省长阳县林业局;湖北省林科院鹤峰药材研究所 单位信息: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370号 邮政编码:430079 电话(含区号):027-50658800 任务来源:部门计划 计划名称:高效生态经济林结构组合与可持续经营技术试验示范2003-057-L57 研制时间:200305-200712 组织鉴定: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鉴定时间:20080415 年份:2008 鉴定负责:涂炳坤 鉴定形式:鉴定 成果水平:国内领先 成果密级:非密 经费总额:15.00万元 主题词:生态经济林;结构组合;可持续;造林;育种 主要内容: 鄂西长江流域是一个复杂的人口--资源--环境巨系统。九八年特大洪涝灾害以后,国家遵循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精神,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上升,绿化规模喜人。作为生态产业发展突出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单一落叶乔木种植,每年至少5个月不见绿,林分郁闭多需5--8年时间,地表裸露时间长,形成大量的林下空地,土地资源浪费和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污染了江河湖水水质,发挥不了绿色生态屏障的保护功能,与可持续林业发展差距甚远;第二大量实生苗造林,林分良种化程度低,重造轻管,粗放经营,造成土壤板结,不利植株生长,平均亩产量不足50公斤,低产林分占70%以上,低产低效是制约其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第三是生产经营周期长,见效慢,有的退耕经营不当或造林失败,农民生存艰难又出现毁林复耕等。如何巩固已有成果、合理解决存在的新问题、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从根本上解决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资源缺乏的矛盾、土壤地力下降经济产出降低与大量的水土流失生境恶化等矛盾?开展高效生态经济林的建设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是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为退耕还林及天然林保护提供科技支撑。因此国家林业局2003年立项"高效生态经济林结构组合与可持续经营技术试验示范"重点专项,合同编号为2003-057-L57。项目由湖北省林科院主持承担。 1、针对鄂西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产业发展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评价板栗、核桃、厚朴等三大类生态经济林的可持续能力,提出了“林上林下双效同步协调发展”理论:即在充分发挥森林防护效能的基础上,对山体从上至下土地单元内的物种、空间、时间进行最优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经营及产业化水平、提高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促进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建设。 2、项目采用双效品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集成、优化、筛选与示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充分利用植物间的生化作用与互补效应,增加植被覆盖率,起到涵养水源、延长径流时间、减少水土流失。通过5年的研究,在鄂西山区对21种不同立体栽培模式进行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比较分析,筛选出3种适合鄂西山区的高效生态经济林组合模式:核桃-白三叶(紫花苜蓿)、板栗-黄连(茶叶)、厚朴-箬竹(茶叶)。 3、解决了生态经济林产业几大关键难题:核桃嫩苗硬枝露地嫁接规模快繁,成苗率高达91%,一年出圃,苗木成本控制在2.0元内;开展19个板栗品种花粉育性研究与早实优质品(种)系杂交育种研究,完成了杂交亲本选择、有性杂交,杂交子代培育三个阶段,获得了新的种质或基因;提出了典型生态模式的高效生态经营技术,组装集成新技术改造低产林,产量增幅在20%以上,营造的新品种试验林已投产,符合国家丰产林标准。 4、编制了核桃、厚朴等树种的高效生态栽培技术规范,为湖北山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示范样板,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湖北省林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5、集成上述研究成果,在鄂西山区进行造林示范1200亩,推广造林10000余亩,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每亩年平均净收入在1500元以上,投入产出比近1:2.5,增收产值达到了1781万元,培植了以核桃板栗为主的林果一体化产业,以林下种植牧草为主的畜牧养殖加工一体化产业、以林下的党参、贝母种植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加工一体化产业,在山区农村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生态经济林是一门新型学科,国内外各地发展不平衡,运用层次分析与赋权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定量分析评价板栗、核桃、厚朴等典型生态经济林结构的可持续能力,提出的"林上林下双效同步协调发展"理论,国内外未见报道;核桃从嫩苗硬枝露地嫁接、大田规模快繁育苗,高标准造林到无公害高效生态经营系统规范,国内外未见报道。 获取方式:联系人:科研管理办公室 电话:027-5065881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