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杨组杨树造林技术规程(DB51/T 761-2008)
发布时间:2008-08-06 14:52:07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761-2008
青杨组杨树造林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fforestation of populus Section Tacamahaca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树种选择 1 4 造林地选择及整地 1 5 造林密度 2 6 造林季节 2 7 造林方式 2 8 灌溉 2 9 补植 2 10 抚育 2 11 管护 2 12 病虫害防治 2 13 其它 3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青杨组杨树主要造林树种适生条件表 4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青杨组杨树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5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青杨组杨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6 前 言 杨树中的青杨组杨树在四川省广泛分布,其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是省内各地(尤其是西部)重要的造林树种,发挥着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了规范青杨组杨树的育苗造林技术,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本标准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编制。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甘孜藏族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代学冬 刘大建 杨平 张旭 叶美琼 青杨组杨树造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四川省青杨组杨树(Populus sect. Tacamahaca Spach)中的康定杨(Populus kangdingensis)、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光果西南杨(Populus schneideri var. tibetica)人工造林技术的内容和要求,其它青杨组杨树参照执行。 本规程适用于四川省青杨组杨树(Populus sect. Tacamahaca Spach) 中的康定杨(Populus kangdingensis)、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光果西南杨(Populus schneideri var. tibetica)造林,其它青杨组杨树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 DB51/T 705-2007 四川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 6000-85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 LY/T 1607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3 树种选择 造林分区及青杨组杨树主要造林树种见表1。
表1 造林分区及树种 区 域 范 围 主要青杨造林品种 大渡河、岷江流域 丹巴、泸定及雅安地区 康定杨、滇杨 雅砻江中上游流域 甘孜州北部高原宽谷区 康定杨 雅砻江中下游流域 凉山州、攀枝花市 滇杨 金沙江流域 甘孜州南部高原宽谷区 光果西南杨
青杨组杨树主要造林树种适生条件见附录A。 4 造林地选择及整地 4.1 造林地选择 选择地下水位高(<1m)、土层深厚(≥30cm)、肥力好的河滩地、四旁地、宜林荒地造林为佳。河谷阶地次之。高海拔地区山坡中上部不宜造林。 4.2 整地方式 采用穴状整地,穴的规格为50cm×50cm×30cm或50cm×50cm×35cm。 4.3 整地时间 在栽植的前一年秋季进行整地,或在栽植前土壤解冻后进行。 5 造林密度 根据林种、培育目标、立地条件、品种确定造林密度,采用2m×3m或3m×3m。 6 造林季节 根据树种的物候期和土壤解冻情况安排造林,一般在苗木萌动前,即3月-4月份进行。 7 造林方式 7.1 植苗造林 7.1.1 植苗造林方式 采用穴植法。苗木质量符合DB51/T 705-2007。栽植时苗正根伸,深浅要适当,填土到(穴)2/3时提苗踩实,再填土到穴满,再踩,最后覆一层松土。 7.1.2 植苗深度 根据立地条件、苗木大小确定栽植深度,一般应略超过苗木根颈,比原土痕深2cm-3cm。 7.1.3 苗木处理 造林前,对苗木进行修根、修枝、苗根浸水2天-3天等处理。 7.1.4 客土 石砾含量高的河滩地造林需进行客土。 7.2 插干造林 插干材料采用2年-4年生的枝干,直径2cm以上,干长1.0m-1.5m。栽植深度在30cm以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浅的宜林地,可以钻孔插干深栽。 8 灌溉 造林后及时灌透水。宜灌溉后松土。 9 补植 当年造林成活率不达标的造林地,应在次年造林季节及时进行补植。植苗造林的补植应用同龄大苗。 10 抚育 10.1 抚育措施 10.1.1 松土除草 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为20cm-30cm,范围为定植穴周围30cm-50cm。 10.1.2 平茬、除蘖 对生长不良的幼树进行平茬。在生长季的中、后期,选留重新萌发新条中较壮的1条-2条作为培育对象,余者全部除掉。幼林抚育时要及时除蘖。 10.2 抚育次数 栽植后1年-4年,每年抚育1次-2次。 11 管护 对新造林地、未成林地要进行封禁保护,不准进入林地放牧和打柴,可以有计划地割草。 12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防治参见附录B和附录C。 13 其它 造林施工设计、检查验收、造林技术档案等内容按照GB/T 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执行。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青杨组杨树主要造林树种适生条件表 品种 主要生物学特性 主要适生地区 适宜立地条件 康定杨(Populus kangdingensis) 落叶乔木,花期5月,果期6月;喜光、耐寒、喜水湿环境;扦插繁殖为主。 适生于海拔2900米-3900米的路边、河边、灌木中。 宜土层深厚、肥沃 光果西南杨(Populus schneideri var. tibetica) 落叶乔木,花期4月,果期5-6月;较耐寒;扦插繁殖。 适生于海拔2500米-3900米的沟边及灌木林地。 宜土层深厚、土壤湿润 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 落叶乔木,花期4月上旬,果期4月下旬;喜温凉气候;扦插繁殖。 适生于海拔1300米-2700米的山地中,较耐湿热。 宜土层深厚、土壤湿润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青杨组杨树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病害名称 危害特征 防治措施 黑斑病(Marssonina populi) 发病之初,叶面及嫩梢上产生许多红褐色或紫色小点,后期呈黑色、平直,提前凋萎,以致整株树叶全落光。 1.冬季去除病叶、病枝。 2.药剂防治:浓度0.4%及0.3%代森锰及代森锌;1%波尔多液+代森锌液。喷药应在嫩叶初展时即开始,每隔7天-10天喷一次。 黑星病(Venturia macularis) 被害叶片呈暗色,枯萎,变黑卷曲,提早脱落;严重时主干裂开。 1.春、秋去除病叶、落叶并烧毁。 2.早春及夏季喷0.5%及1%波尔多液,下雨多时或出芽前喷5%。夏季喷药至少两次。 灰斑病(Mycosphoerlla mandshurica) 病斑发生在叶面、叶柄和新梢,初为水渍状,后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老叶病斑多呈灰白色。 注意通风透光、及时间苗;病害一旦开始,即应喷药,每半月一次。药剂有1%波尔多液、65%代森锌500倍水液或托布津、退菌特等农药。 腐烂病(烂皮病)(Valsa sordida) 病斑初为暗褐色水肿状,皮层变软腐烂,后失水下陷,或龟裂,易剥离。病害发生在小枝上时,小枝很快枯死。 1.晚秋或早春主干刷白(适当加食盐)。 2.用刀刮除病斑老皮后涂上退菌特和二面增温合剂(1:50:200)。 3.苗圃避免连作。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青杨组杨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虫害名称 危害特征 防治措施 杨锦纹吉丁虫(Poecilonota variolosa) 以幼虫钻蛀树干,使树势衰弱,以致死亡。 1.严格进行检疫,对带有幼虫和虫卵的原木、干材、苗木严禁外运。 2.加强营林措施,间伐被害严重的林木,并及时运出林外,对林木进行合理整枝,留茬要短,切口要平,林内郁闭度要保持在0.8以上。 3.人工捕杀成虫。 4.保护和招引啄木鸟等。 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 一般为害2年-3年生或当年生的苗木,也为害大树枝条。被害处形成纺锤状虫瘿,使苗木易遭风折。 1.厉行检疫:严禁带有虫瘿的苗条、苗木外运或调入。 2.给予合理修枝,剪除一部分虫瘿,降低虫口密度。 3.保护啄木鸟。 4.繁殖利用肿腿蜂以防治幼虫。 5.应用50%辛硫磷乳剂、50%杀螟松乳剂500倍液在卵孵化盛期喷射干、枝,以防治初孵幼虫。 6.药杀成虫:用40%乐果乳油1000倍-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2000倍液喷洒树冠。 云斑白条天牛(Bactocera horsfieldi) 成虫取食新枝嫩皮,使枝条枯死。幼虫蛀食树干的木质部,虫道长而粗。 1.捕杀成虫。 2.卵、幼虫、成虫期可喷50%杀螟松乳油400倍液或80%杀虫脒可溶性粉剂150倍液进行防治。 3.保护和利用天敌(跳小蜂、小茧蜂等)。 杨叶甲(Chrysomela populi) 成虫食害嫩梢幼芽,幼虫群集于一起沿叶脉取食叶肉,仅残留叶表和叶脉,被害叶呈网状 1.于早春越冬成虫上树为害时,利用其假死性震落捕捉。 2.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用50%辛硫磷800倍液,或50%二溴磷乳剂或25%硫磷乳剂600倍-800倍液喷杀成虫和幼虫。 3.在郁闭的幼林中,用烟剂防治,每亩用药500克-1000克。
|